close
常常看到石友發問: [ 請問這是玉石嗎? ]
其實接觸2年多的我,還是會發出這樣的疑問.....
我想識玉的學習過程應該分三個階段:
1.全部打包 (剛開始的階段,撿的大多是"有結晶的石頭",也會全部開心的帶回家)
2.分岀石英 (當一堆人叫你"蛋掉".....才知道"有結晶的石頭"是矽化不全,密度不足的石英)
3.分岀石頭 (當你已跟玉石培養出感情,知道接觸時的手感和她發岀的光澤,你就會越撿越少)
但是.....不論是多麼的經驗老到,也不會輕易放過不是石英、也不像石頭的 "疑問石"
還是要帶回家求證,才不會後悔!!
以下這顆,在海邊撿到時就長這樣 (乾拍)
表皮粗糙、有很多細孔、有裂縫
好像有玉髓線(像白色的浮筋)、也有較緻密的玉質區
局部用磨片開窗、看看粗糙的外皮下是否真的是玉??
從這個開窗部發現裡面佈滿黃絲(應該是由細孔裡日積月累的沁色進去的)
那就...大刀一切吧~~
證實內部很硬,沁色的頗為嚴重(這部份表示玉石體的純度不夠,如果要做玉件可能會有很多瑕疵)
來張沾水照,看清楚一點
你看看~妳看看~~~
這沁色深到石心約有1.5公分之多
最後
再回頭看一下,外皮沾水照
試著想像一下~~~~
本來這顆玉石還要在海邊
經過千百萬次的拍打和撞擊
讓表面的疙瘩都碎去
卻永遠洗不去這深入石心的沁色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